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社会问题类电影创作的类型策略
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
作者:黄文欣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7  点击量:2682次
【摘要】从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到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近两年一系列关注社会问题的电影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究其原因,除题材原因之外,这些影像文本之间还存在着一套相同且完整的类型化操作方案。通过对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冲突构建、叙事模式、双重主题等方面的拆解和研究,试图找到社会问题类电影创作的类型策略。
从中国电影《亲爱的》到韩国电影《辩护人》,从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到美国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近几年,一系列关注当下现实、聚焦社会问题的影片引起观众关注,并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肯定。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再创社会问题类电影传播效果的新高度。该片以真实事件为原型进行改编,展现了草根群像式的社会现实和小人物坚韧的生命意志。上映7周,票房累计超过30亿元,排名2018年豆瓣华语电影评分榜第一位,并获得了第55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奖等奖项。成功的背后,有没有创作规律可循?本文以《我不是药神》为例,通过对其冲突构建、叙事模式、双重主题等方面的拆解和研究,试图找寻社会问题类电影创作的类型策略。   一、冲突构建:从社会到个人的创作路线   美国剧作大师麦基曾说:“冲突是故事的灵魂,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活着就是置身于冲突之中。生活就是冲突,冲突就是生活。”正是冲突的出现,才赋予了影视作品以强烈的逻辑性和起伏性。社会问题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表现为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生存和发展,与现有的社会价值、伦理、规范等之间的冲突。以社会问题为表现对象的电影,天然地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交织和纠葛之中。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冲突,并使社会问题中的冲突与故事创作中的矛盾冲突两者融为一体,是社会问题类电影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提升“四力” 守正创新做好典型宣   下一篇:找准增强新闻“四力”的着力点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3期 总第555期 出版时间 2024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