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后真相时代“新闻搭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邵超琦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27  点击量:6163次
【摘要】重共鸣、轻真相,长情绪、短记忆的后真相时代,一件突发性事件可以在互联网瞬间引爆舆论,在官方还未有所回应之前,一系列主体相似、内容相关的事件接连爆出,甚至引发二次舆论,新闻出现“搭车”现象。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媒体议程设置失焦和网络受众的不理性,造成后真相时代的“新闻搭车”现象频发。而主体公信力下降、网络民粹主义盛行、舆论引导不力、议程失焦、网络受众缺乏理性,是“新闻搭车”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要减少“新闻搭车”现象,必须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个方面提出解决之道。
一、后真相时代的“新闻搭车”:情绪感染大于客观事实   “后真相”这个词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美国《国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批判了海湾战争政府操纵媒体,从而使美国大众“生活在一个后真相的世界”。2004年,美国作家凯伊斯提出了“后真相时代”(Post-Truth Era)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社会不存在真实与谎言的清晰界限。介于真实与谎言之间,存在着一种情绪化的第三种现实。[1]2016年11月,英国《牛津词典》把“后真相”(post-truth)定为2016年年度词汇,意为“陈述客观事实对民意的影响力弱于诉诸情感和个人信念的情况”。后真相时代的信息传播已经演变为一种情绪传播,情感正取代理智逐渐成为信息内容本身。与此同时,真相在不断地被掩盖、消解、忽视,但它依旧存在,只是不再那么重要,因为人们所追求的是一种可以为情感所接受的“真相”。 后真相时代形成的一个主要背景便是新媒体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传受平权”。当一个社会事件发生,真相往往尚未浮出水面,官方还未给出明确回应,而公众已经在社交平台通过发文讨论、点赞回复进行情绪化表达,将舆论推向高潮。这时主题相类似、与主体相关联的新旧大小事件便如同磁铁急速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新闻搭车”现象。喻国明教授较早指出此类现象为“新闻搭车”,即“当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主体新闻事件时,与此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中国广告产业四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下一篇:2018年短视频用户行为分析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2
  • adminuser29月前

    0
  • adminuser29月前

    adminuser

    1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3期 总第555期 出版时间 2024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