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耳目喉舌”论的历史性变革与中国新闻思想观念的发展
作者:袁映雪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28  点击量:3479次
【摘要】“耳目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耳目喉舌”论伴随着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步伐进行了不断调整和更新。在媒体不断变革的新时代下,我们回溯过往,对“耳目喉舌”论的时代内涵和中国新闻思想观念的发展进行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十分必要。
一、古代“喉舌”观念的源起以及发展   (一)王之喉舌,只为帝王发言 “喉舌”一词在古代典籍《诗经》中早已出现,这里指周宣王的大臣仲山甫能够“出纳王命,王之喉舌”[1]的功能,他是周天子的得力助手,他协助周天子发布政令,是周天子的“喉舌”。由此观之,“喉舌”一词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到后汉时期,“喉舌”的主要功能是“王之喉舌”,只对帝王一人负责,成为帝王的专属新闻发言人,进而“出纳王命”,忠实地传达帝王的政令。 (二)为统治阶级之喉舌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统治者更加重视中央集权。这一时期,三省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彼此制约,其分工与权责更加细致、周密。自魏晋时期以后,“喉舌”的服务范围有所扩大,不再限于尚书,逐渐走向外廷,从只对天子负责,到发展为服务于整个封建统治阶层,在维护专制统治上占据重要地位。 《通典》中提到“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2],在魏晋时期,“喉舌”的职能已经从尚书转授予中书,并且事无大小,“咸归(中书)令仆”。在唐朝,中书的职能已经扩大到为整个统治阶级的事务负责,成为国家机器中的重要部分,由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具体分工。在宋朝时期,三省机构分工明确,中书省传达信息,门下省读,尚书省负责执行。明朝时期,朱元璋设置了内阁机构,其中政通使掌管着“章疏敷奏封驳”的政事。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自媒体传播的社会责任思考   下一篇:《晋绥日报》社论的语言风格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4
  • adminuser0年前

    0
  • adminuser0年前

    0
  • adminuser0年前

    0
  • adminuser0年前

    adminuser

    1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3期 总第555期 出版时间 2024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