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中国日报》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建构研究
作者:门海燕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27  点击量:12387次
【摘要】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国内外媒体中备受关注。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对该倡议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日报》中的关注焦点和话语建构。研究发现,《中国日报》在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过程中,紧跟国家的顶层规划以及重大里程碑事件,全方位对国家重大战略进行报道,注重报道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参与和解读,提高报道的客观性,进而提高传播效率与效益。
一、引言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1]。自该倡议提出以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国际媒体竞相报道。 “一带一路”不仅是国际媒体的热门话题,其在国外媒体视野中的形象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被许多研究者所关注。在美国主流媒体中,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被塑造成一种殖民扩张、重利轻义的霸权形象[2];美国更关注“一带一路”背后的政治博弈和中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抱有警惕和防范心理[3];美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态度具有矛盾性,对“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一定的心理预设,通过有选择地使用消息来源,将主观评价呈现为貌似客观中立的报道”[4]。不单是在美国,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倾向也不是很乐观,尽管其对“一带一路”的总体态度是肯定的,但误读和“中国威胁论”的消极声音时有存在,[5]“一带一路”倡议“在对外传播上似乎并未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意图和想法告知世界”[6]。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最大的英语门户媒体,它是党和国家的喉舌,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下一篇:融媒体时代有声语言传播的转型与演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3期 总第555期 出版时间 2024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