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结构与关系视野下孔子礼文化传播思想初探
作者:汪振军 刘轩轩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20  点击量:12262次
【摘要】中国的礼文化起源于原始的祭祀仪式,这些传统的祭祀仪式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与文明。孔子《论语》中有大量礼文化传播思想,从结构主义的视角看,孔子礼文化传播结构可分为礼物、礼节、礼仪和礼义四个层面。从人的社会关系看,礼文化传播主要涉及父子、夫妻、兄弟、君臣、朋友、师生六种关系。在具体的礼文化传播中,孔子又集中论述了礼与乐、礼与度、礼与仁。总之,孔子礼文化传播思想是将人的传播放置于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语境中,侧重点是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孔子强调“外礼内仁”,仁礼一致,目的是促进社会和谐。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传播正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有行为交往和情感交流,正是人类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图景。本文试图从结构与关系的角度分析孔子礼文化传播思想,以期对现代社会的人际传播有所启示。   一、礼文化传播的内在结构   中国的礼文化起源于原始的祭祀仪式,这些传统的祭祀仪式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与文明。礼文化传播是一种社会传播,目的是在利用礼文化来影响个体及群体,规范、调和社会关系。 西方结构主义认为,一个文化意义的产生与再创造是透过作为表意系统的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来找出一个文化的深层结构。结构主义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系统性,二是强调共时性。系统性就是着眼整体而不是部分,它研究的是事物的整体结构。共时性是相对历时性而言的,它着眼于结构的组成与内外关系,结构的运动变化与本质。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与方法,结构主义研究的对象既有神话、传说、故事,也有文学作品、宗教礼仪、日常仪式,结构主义通过对各种文化现象的研究,探究文化的深层结构,挖掘人类符号活动的意义。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字林西报》中日甲午战争新闻评论   下一篇:传播视野下中国古牌坊的媒介特征及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2期 总第554期 出版时间 2024年2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