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乡村传播的范式、内容与方向
作者:沙 垚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20  点击量:13524次
【摘要】乡村传播正日益成为显学。乡村传播主要有传播发展和社会人类学两种范式,前者主要表现为发展传播学、参与式传播、传播赋权、传播行动主义等,后者主要表现为民族志传播研究、媒介人类学,其中民族志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碰撞和融合成为新的方向。乡村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传播活动、与群众文化相关的传播活动和与当代流行文化相关的传播活动。在重构中国传播学之声高涨的时代,乡村传播应当参与其中,借助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以及乡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重构中国传播学的排头兵、突击队。
一方面,国内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以实践倒逼理论;另一方面,2018年IAMCR(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设立乡村传播工作组,以国际助推国内;乡村传播正日益成为显学。事实上,这也是传播学主动参与和回应当代社会重大议题的一次生动实践。   一、乡村传播的历史与范式   乡村与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学相结合,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至少始于1990年初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开展的城乡受众接触新闻媒介行为与现代观念相关的调查和研究。[1]但在乡村传播正式成为一个学科方向的进程中,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乡村传播研究所是乡村传播研究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虽然该研究所主要沿着现代化范式和发展传播学的路径进行乡村传播研究,但在彼时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该研究所的系列成果客观上打开了乡村传播的格局,吸引了不少年轻学子将目光转向乡村,将乡村纳入传播学的学术视阈。 在《乡村文化传播》一文中,笔者提出乡村传播的现代化范式和社会人类学范式,前者以传播与发展为主要框架,后者以民族志为主要方法。在各自发展进程中,两者分别进行了理论更新。传播与发展理论先后经历了唯发展论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两个阶段,从具有强烈冷战色彩的发展传播学过渡到当前的参与式传播、传播赋权、传播行动主义等。社会人类学范式也从他者化和后殖民视角过渡到当前的反思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传播话语风格转   下一篇:《字林西报》中日甲午战争新闻评论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3期 总第555期 出版时间 2024年3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