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作者:朱天玉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7  点击量:1977次
【摘要】探讨《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二者内在的关联,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意义重大。一是要从国际与国内双重视角来充分还原《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三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概况;四是驳斥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对当下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传播具有重大的价值启迪。
一、《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考察   (一)国际视角: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新青年》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当时的时代条件密切相关。旧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社会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师夷制夷”“中学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国”等救国方案相继诞生,各阶级各派别运用各自的思想武器尝试完成救亡图存的重任,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的出路在何方?时代主题摆在世人的面前,考问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中国人。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科学社会主义的设想成为现实,也使得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尤其是为中国的救亡出路指明了新方向和提供了新路径。鉴于俄国的国情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相类似,俄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链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革命的主体力量是工人和农民,因此,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将革命主体力量调动起来为革命服务,最终夺取了革命胜利。而中国占全国大多数的农民自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政治体制 产业技术 文化传统   下一篇: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话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