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中国传播学40年:一个本土化的视角与反思
作者:张哲瑜 邵全红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27  点击量:2091次
【摘要】知网阅读链接: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filename=XWAH201808010&dbname=CJFDLAST2018
【摘要】聚焦传播学引入中国后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历程和大致脉络,通过对传播学学科40年间发展的回顾与梳理,尝试勾勒出传播学在中国不断向本土化、世界化发展的风雨历程,并从传播学本土化的视角出发提出反思。 【关键词】传播学;本土化;40年 一、传播学的引入(1978—1986年) (一)在社会结构性变迁中孕育 社会宏观背景和外部环境变革直接决定着传播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也影响着传播研究的主体和内容走向。早在1978年之前,传播学就“亮相”中国,但未形成有效影响力。改革开放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生态环境,传播学终于开启了在中国的新旅途。传播学的引入主要是在学者对传播学名词、概念的翻译介绍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余也鲁译介了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宣伟伯的《传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一书,认为“communication”一词应译为“传学”,这为内地学者带来了关于“传播”一词的启发和讨论。1978年7月,复旦大学郑北渭教授译述了《公众传播工具概论》《美国资产阶级新闻学:公众传播》等文章,对“传播”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此后,有关西方传播学的著作论述开始被源源不断地翻译引进,在诸多学者的努力下,5W理论、皮下注射论、受众理论、香农的信息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关人理论等渐渐为人所熟知。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雾霾舆情的沸腾化、日常化与娱乐化   下一篇:从枯燥的话题中找到“热新闻”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