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舆论监督历史演进的技术逻辑及其展望(下)
——以传播技术史学为研究视角
作者:靖鸣 王瑞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1-20  点击量:2887次
【摘要】舆论监督是新闻传播学基本和重要的研究对象,传播技术是舆论监督历史演进函数中的重要变量。传播技术的革新进步使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及监督范围扩大,基于网络互联移动的传播技术,催生舆论监督样态的多样化。传播技术对媒介制度和管理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受其反作用的制约。研究认为,新兴媒体在进一步融合传统媒体各类功能之后,将使舆论监督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从而消解公众和社会的各种表达边界,并使各种表达诉求和方式实现全面融合,也使其调控和引导更为复杂和困难。这对涉及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共表达的制度安排和相关管理而言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技术逻辑并非舆论监督变革的唯一变量。
    【关键词】
  • 传播技术;舆论监督;媒介形态
五、传播技术的发展、进化催生舆论监督样态的多样化   (一)语言传播时代及印刷时代的舆论监督样态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311篇诗歌。其中的“国风”部分大多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传诵的诗歌,而另外两部分“雅”和“颂”则是贵族文人和士大夫阶层创作的诗歌。“其中有不少作品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诅咒了统治阶级的黑暗政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21]“雅”和“颂”的创作者即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他们虽不属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亦非权贵统治阶级,他们受益于知识的普及,利用诗歌形式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虽然当时并无舆论监督一说,但是诗歌的传唱对舆论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统治者为了解舆情而开展的“采诗”活动则让表达不满情绪的诗歌得以呈现在自己面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 近代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是大众传播技术进步的产物,是随着报纸的大众化、市场化慢慢展开的。 1833年9月3日,本·戴(B.Day)在纽约创办了《太阳报》,于是廉价报刊的出现让普通公众购买报纸的行为不再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报纸开始走进普通公众的生活,报社开始成为左右社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0.01
上一篇:《新青年》之青年式传播与新文化启   下一篇:电视仪式传播:理论、范式与研究视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