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新媒体环境中新闻评论公共性的转变
作者:王振宇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1-20  点击量:2917次
【摘要】新媒体环境中新闻评论公共性在不同层面上发生了转变。这些层面涉及主体、议题、程序和话语方式。这些不同层面的转变对于公共性整体的变化起到了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同时,公共性转变多样复杂的局面也与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
    【关键词】
  • 公共性;主体;议题;程序;话语
哈贝马斯认为传媒的公共性“从公众舆论发挥的一种功能变成了公众舆论自身的一种属性,而这种‘公共性’充其量只能成为虚假的公共性”[1]。这种虚假的公共性可能与公共性本身构成元素的复杂性转变相关。公共性与主体、对象、程序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关。在新闻评论的层面,公共性主要体现在议题范围、主体构成、传播形式和话语特征四个方面。在不同媒介技术特点的影响下,四个方面公共性的增强或者衰减变化通常不是一致的,而是此消彼长的。这就使传媒的公共性作为一个整体显现出更加复杂的转变方式,尤其对于新闻评论这个更关注价值判断层面的体裁。新媒体环境中,公共性的转变同样显现出了多方向的样式,这直接与公共舆论引导策略的转变相关。     一、主体层面的多元化   互联网媒体为新闻评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公开性的平台,从评论主体的角度而言,新闻评论的公共性得到了强化。这种强化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传统新闻评论的公共性体现更取决于信息内容、关注视角乃至观点。评论主体常常作为公共权威的姿态显现,而在评论实践中又经常不能真正关注公众利益与体验。这时,一种“虚假的公共性”就出现了。这种虚假不仅仅是公众没有公共领域的话语权,而且这种权利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思想的停滞。公众在不能发言的媒介技术中习惯了对公共事务的漠不关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0.01
上一篇:后喻文化:信息时代的文化反哺   下一篇:《新青年》之青年式传播与新文化启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