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新媒体视域下非遗文化传播的网络共创
——以淮滨泥塑为例
作者:张 睿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2  点击量:720次
【摘要】在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艺术网络共创模式逐渐引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淮滨泥塑的网络共创模式极大拓展了其受众范围,强化了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民间美术创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媒体平台的艺人直播互动、泥塑作品的线上个性化定制等网络共创形式,促进了不同领域、不同艺术门类、不同表现形式之间的交融与革新,为淮滨泥塑注入了生机。网络共创模式为淮滨泥塑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更多的可能性,有力地推动了淮滨泥塑艺术的创新与演进。
网络共创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集体创作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平台的局限。民间美术网络共创将民间美术的解读和创作过程向更广泛的公众群体开放,增强了受众对于艺术创作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由于观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阅历和审美取向,会在网络上形成集体智慧的汇聚和交流,使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和文化意蕴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   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民间美术的影响   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上的局限性,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获取或传播所需信息。新媒体还能进一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和兴趣倾向,智能推荐相关内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体现出高度的个性化特点。新媒体还具有强大的互动性,能够实时连接传播者和受众,打破传统的被动接收模式,赋予受众更多的主动权。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不仅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分享信息,还能与他人进行即时互动交流,从而深度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 在传统社会,“一些技艺性较强的手艺,采用言传和物传的直接传授方式传播,同时善于综合,把言传引申为身教,即利用行为传播来实现言传的功效。例如父传子、母传女、师带徒,就是通过技艺的实际操作和示范行为来传授”[1]。传承方式基本为小范围内的言传身教,固化单一,传播范围更是受到局限,一般仅限于庙会、集市、民俗活动现场等民俗场域,辐射范围窄。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四力”相融 讲好新时代兰考故事   下一篇:表演性观众:数字化生存与电影受众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