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跨文化传播与策略研究
以河南为例
作者:汪新叶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15  点击量:1029次
【摘要】伴随“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文化带的建设,中国艺术作为跨文化文明对话的最佳载体,能结合视觉、听觉、肢体等非语言系统,以世界共通性表达系统传达中国文化及美学思维。近年来,河南艺术“走出去”的脚步愈加频繁,并凭借“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频繁出圈。但“河南艺术”概念在国际上尚未形成,河南艺术传播还处在一个比较初始的阶段。现结合设计艺术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检视了河南艺术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开展下一阶段的跨文化传播实践应从扩大传播主体、打造河南艺术产品的“中国精神”、深化受众分析等三个方面着力的策略建议。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可见,艺术作为一种超越族群差异的文化符号,能够实现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形成一种全球化的“美学共同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助力。[1]但目前,中国艺术在跨文化传播中还面临着很多困境。由此,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借助合理的路径向世界表达自己的信息,成了当下理当关注并进行探讨的问题。   一、中国艺术与跨文化传播   中国艺术鲜活地记录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历史变迁,全面地展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艺术水平和文化生活,以其包括的文化内涵和“中国艺术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对于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仔细搜寻,涉及中国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活动不仅纵跨上千年,而且在理论研究上横跨百余年。具体而言,在改革开放浪潮下,中国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不断出现跨文化实践活动,经过10余年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越发频繁,此时,针对中国艺术海外传播的理论研究也开始兴起[2],共同推动了中国艺术跨文化传播的发展。 另外,从西方艺术理论的发展脉络来看,将艺术和传播真正进行本质勾连的是恩斯特·卡西尔。他在《人论》一书中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基于扎根理论的粉丝文化对个体长时   下一篇:清末民初业界翘楚:有正书局出版特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