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场域的转换: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闻教育的转型
以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办学始末为例
作者:许松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15  点击量:1066次
【摘要】中国早期新闻教育场域形成了基于培养追求“真实性”的“新闻记者”为目的和培养服从“战斗性”的“新闻干部”为目的的两种惯习生成路径。抗日战争促使新闻教育场域中两种惯习生成路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然而,随着战争状态的终结,新闻教育场域内的竞争促使场域转型成为必然。华中新闻专科学校诞生于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时期,其后延续至新中国成立之初,该校的创办与中止办学集中体现了新闻教育场域由于内部竞争而逐步转型的过程。通过引入“新闻教育场域”这一概念分析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办学经过,尝试建立分析中国新闻教育场域转型的整体框架,进而揭示促成中国新闻教育演变的内在机制。
“场域”是行动者展开实践的地方,是“结构化的斗争领域”。“新闻教育场域”则是从事新闻教育的群体及相关行动者展开实践的场所,也是这些行动者展开竞争的领域,而新闻教育则可以被理解为行动者在场域内不断实践的产物。 当前,中国早期新闻教育研究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围绕北京、上海等中国高校云集之地开展新闻教育的研究,同时也是对美国密苏里模式在中国实践的研究[1];围绕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等由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新闻教育模式的研究[2],这一模式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传播紧密关联[3];围绕个别新闻人,尤其是早期新闻教育者的思想展开的研究[4]。从研究者关注的时间段来看,研究者对民国早期和抗战时期的新闻教育给予了极大关注,而对其他时间段的新闻教育关注较少,且相关文章集中在对个别史实的考证上,并未将之纳入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整体脉络中加以考察。 本文以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办学始末作为典型案例,运用“新闻教育场域”这一概念,重点考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闻教育的过渡过程,并指出这种过渡的根源在于,战争背景下被整合为一体的新闻教育场域在战争趋近结束时,场域内处在竞争中的两种惯习生成路径——追求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惯习与追求新闻报道“战斗性”的惯习——推动了场域的转型。 一、行动者与惯习:基于“教育场域”概念的分析框架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字林西报》中国国民性话语对华传   下一篇:自媒体侵犯名誉权责任辨析及法律规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