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字林西报》中国国民性话语对华传播研究
作者:王璇 谢庆立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15  点击量:1425次
【摘要】《字林西报》自创刊起,聚焦中国人的群体特征,生产了一套蕴含西方诉求和文化情感因素的中国国民性话语。基于19世纪原始报刊史料,研究《字林西报》中国国民性话语对华读者传播的基本路径,考察《字林西报》中国国民性话语及其所蕴含的西方对华的欲望。研究发现,《字林西报》的中国国民性话语在某种程度上也为近代中国文化自觉提供了“镜子”,同时为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文化思潮提供了一些思想资源。
《字林西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曾是欧美国家在东方总的言论机关,其影响力远在同期的在华英文报刊之上。《字林西报创刊百年特刊》写道,西方人对中国的首要兴趣是商业,其次是人性。[1]《字林西报》针对中国人的报道构成了一套蕴含西方政治、经济诉求和文化情感因素的中国国民性话语。目前学界鲜少涉及《字林西报》对华读者传播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原始报刊资料,研究《字林西报》中国国民性话语对华传播的内容与路径,并探究这种话语对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文化思潮的影响。   一、对华传播路径   (一)《字林西报》的中国读者 《字林西报》编辑发现:“中国人热爱阅读,他们对报刊非常感兴趣。”[2]报馆鼓励中国读者向报馆提供新闻资讯。1870年天津教案后,该报驻天津的中国通讯员发来《天津教案之中国版本》一文,详细介绍教案的起因,让读者及时了解事发现场的具体情况。[3]1882年,编辑称收到数不尽的中国专职和兼职通讯员的信件,表明《字林西报》的中国通讯员已达到一定规模,他们通过稳定的渠道获取报纸,并向其供稿。 一些游历海外的中国人成为《字林西报》的读者和撰稿人。1883年,辜鸿铭在一场题为“中国人的家庭生活”的演讲中,谴责外国人“骑在了中国人头上”。《字林西报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基于社会化视角的农村青少年移动媒   下一篇:场域的转换: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