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河南考古报道及传播的实践探索
作者:陈茁 温小娟 陈冠男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19  点击量:1086次
【摘要】近年来,“考古热”蔚为风潮,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等,不断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加速转型,熟练运用新媒体产品方式和传播规律,更好地搭建起公众与考古之间的桥梁,进一步打通考古专业性和媒体报道科普性、通俗性之间的壁垒,深化人民群众对考古成果的认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媒体面临的新课题。结合工作经验以及河南重大考古新闻报道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融媒体时代做好考古报道提供借鉴,促进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即使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和完善。[1] 河南是文物大省、考古强省,考古研究工作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河南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文化研究的“重镇”,一系列重要考古新发现的揭露,不断用实证补齐中华文明史的缺环。近年来,随着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程度不断提升,人们对以考古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度日益提高。对于普通受众而言,考古专业性强、神秘感强、文化属性强,这就要求新闻媒体承担起文化传播职责,搭建起考古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在融媒体背景下,我国的媒体生态与传播格局深刻改变,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碎片化、交互化等特征。河南日报社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考古报道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提升受众意识、拓宽传播渠道,在纷繁复杂的考古现场准确寻找新闻点,“纸端”“指端”两端发力,推出海报、长图、H5、短视频等融媒产品,兼具专业性、趣味性、故事性,并通过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分众化、交互化、立体化传播,让河南考古发掘成果广为人知,基本实现了单次考古报道有亮点,重大考古项目报道出圈出彩,让“河南考古”形成知名IP、流量洼地,不断走入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超越媒介实践:电视节目本土化的话   下一篇:多位一体与多元融合:中国地市级媒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