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权力·技术·文化:社交媒体的媒介生产研究
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
作者:陈言 沙垚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9  点击量:831次
【摘要】极高的信息分发效率以及巨大的影响力正在使社交媒体成为一个权力场域,其中的话语空间与沟通模式难免受到各利益集团的窥视。如何借助社交媒体这一强大的媒介工具,使其对社会、文化发挥更多正面意义,是一个值得持续研究和讨论的议题。现尝试探讨社交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流通是如何进行的,随后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社交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消费对公共领域和公共话语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社交媒体的诞生与演化   (一)诞生:赋予每个人表达与传播的权利 社交媒体一词是由英文“social media”翻译而来,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安东尼·梅菲尔德率先提出,他给社交媒体的定义也成为中外研究的起点。梅菲尔德将社交媒体的基本形态分为七大类:社交网站、博客、维基、播客、论坛、内容社区和微博,并指出了社交媒体非常重要的一些属性,如参与、公开、交流、社区化等,他认为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了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1] 从字面意义上看,“社交”的本意就是社会人际交往,其核心是人们思想、感情、信息的交流,是一种具有一定公开性的沟通活动。Web2.0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使社交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拓展了人们的沟通交流范围。起初,国内最早的社交软件QQ、MSN主要是作为交流工具存在,还不具备“媒体”功能,随着论坛、博客等形态的兴起,在“认知盈余”效应的助推下,许多社交应用开始具备了公开传播的媒体性质。“认知盈余”是由克莱·舍基(Clay Shirky)提出的概念,核心理念是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作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这种自由时间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资产用于大型共同创造的项目。[2]在技术成熟和创作资源充足的前提下,社交媒体因满足了人类基因中与他人发生连接的强烈需求,开始蓬勃发展。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微信生态、传播机制:微信视频号快   下一篇:粤港澳大湾区形象国际传播研究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