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从身体触摸到数字算法:中国物候文化传播的四种形态
作者:张殿宫 张殿元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1  点击量:895次
【摘要】物候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相生相伴的过程中,将所发现和体验的物候现象、规律及其相关知识内化为群体经验、群体记忆、群体智慧,从而成为群体联系的一种群体认知活动。从物候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看,传统物候文化经历了直接物候、间接物候、测量物候三种形态,今天正处于从测量物候向算法物候形态过渡的历史阶段。认识物候文化内涵和历史方位,对于在数字算法时代,更好地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物候文化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的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1]正是这种自觉,牵引着人类把对自然物候的直接体验,不断转化为族群内部成员共享的“间接现实”,而这些“间接现实”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又不断上升为群体经验、群体共识和群体智慧(或信仰),在族群内部和族群间持续传播传承,于是,有了最初、最朴素的物候文化。这里所说的物候文化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相生相伴的过程中,将所发现和体验的物候现象、规律及其相关知识内化为群体经验、群体记忆、群体智慧,从而成为群体联系的一种群体认知活动。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物候文化被提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表达的重点。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倡议,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承诺;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传统物候文化展示,中华传统物候文化在全球化、数字化和媒介化发展的今天,表现出一定的生命张力和发展活力。   一、身体触摸:直接物候文化时代   直接物候也可以称为动物性物候,是指人类直接暴露在大自然之中,成为马克思所说的“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为满足最低的果腹、生存需要,不断总结与归纳直接感知到的物候规律与变迁,以谋求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物候文化发展阶段。按照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人类知识的最初阶段一定是全部都只涉及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雕版印刷与宋人的图书编刊   下一篇:讲好地方故事:新媒体时代旅游文化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