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高校学生网络直播交往异化与消解路径研究
作者:王凯文 覃文忠 李睿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0  点击量:1044次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快速更迭,网络直播已成为00后大学生日常交往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高校学生的网络直播交往也产生了交往异化现象,给高校学生的成才、成长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借助马克思交往异化思想的指导,挖掘异化背后的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和资本因素成因,从交往过程、交往主体、交往内容三个方向探索消解路径,有助于规范、引导高校学生的网络直播交往行为,实现高校学生在网络直播平台自主、平等、健康的交往目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交往物理空间的阻隔,高校学生从现实到虚拟的交往需求与日俱增。网络直播是通过电脑端或者手机在互联网平台上实时发布、实时互动的新兴网络社交方式,以其低成本、强画面感和强互动性向用户展示了真实生动的现场场景,成为社会交往、内容传播的一种方式[1],高校学生依托网络直播开展的交往即为网络直播交往。然而,这种交往实践逐渐产生了异化现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便是与时俱进,它提供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或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它仍然适用于不同时代、不同问题。借助于马克思交往异化思想,可以为高校学生网络直播实践提供理论引导,为改善网络交往异化、推进网络直播平台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有效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交往异化思想的基本意蕴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交往”一词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都具有不同的含义。马克思认为,交往包括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形式,不受血缘、物质和地域的影响,向着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将是交往的最终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社会的变迁,时间与空间已然无法束缚人类的交往,在多元因素的影响下,交往异化也随之产生。“异化”是一种分离,本应作为人的活动的结果或物质成果的产物,反而脱离了活动本身获得了独立,成为束缚作为主体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微媒体视角下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提   下一篇:“元宇宙”概念正在走向崩溃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