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反思与消解:新闻标题的“去性别化”研究
作者:张明 刘坤婷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09  点击量:1268次
【摘要】从“污名化”理论入手,分析“性别化”新闻标题如何对两性进行污名化,并在框架理论的视角下反思“性别化”新闻标题存在的问题:其在议题内容上以社会新闻为主,报道语言多为高关注度、高话题度,态度倾向意在迎合和加固人们对两性的刻板印象。新闻标题“去性别化”的消解,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引导、纠偏力度,行业部门增强自律意识,互联网社交平台要提高审查水平。
2021年夏季东京奥运会期间再次出现了围绕两性报道的争议。例如,对奥运冠军巩立姣“你是女汉子,打算什么时候做女孩子?”的提问,引发网友质疑记者存在性别刻板印象。近年来,网络舆论场中对性别议题的争论尤为激烈,“拉姆案”“papi酱和冠姓权”等话题持续引发舆论战,媒介平台上呈现出了“性别平权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和“女权主义越来越激进”的矛盾景观。女性温柔娇弱,更应该操持家庭生活;男性刚毅勇猛,更适合活跃在公共生活中……这是许多人对两性社会性别角色的惯有认知,也是传统性别规范在现代社会仍能对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束缚和禁锢的表现。 在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形塑的产物,通过它可以加强、复制和合法化那些在生物学性别基础上的差别和不平等[1]。大众传媒是性别意识形态发言的重要场域[2],其运用何种新闻框架、使用怎样的媒介话语对两性进行报道,建构和呈现出怎样的性别媒介形象,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两性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期待。在不同类型的媒介平台中,也能够发现人们对于关乎两性的新闻事件最先的价值判断仍然很可能是基于“性别化”“标签化”的刻板印象,尽管之后他们可能会根据新闻事实更改自己的判断。 网络传播时代,一篇报道的点击率和传播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新闻标题,标题的重要性被极大地凸显出来。扫描式的阅读方式加深了用户对标题的依赖,受众不仅通过标题选择信息,甚至往往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自媒体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路径   下一篇:后疫情时代健康传播的策略探讨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