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从理念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文化基因与提升策略
作者:李渊 曹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14  点击量:1298次
【摘要】话语体系作为一定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时代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表达范式,有着特定的历史基因和鲜明的社会特征。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构建更加科学有力、更加生动活泼的中国话语体系,就需要从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出发,本着从理念到行动的思路,加强其文化基因与本质内涵的研究,进而找到发展和提升的实操性战略。文章立足当前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任务,在分析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底色与文化基因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提升策略和实现路径。
是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文化语境与修辞基础。 在认知中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应本着辩证的思维,厘清其中国性与中华性、中国性与西方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中国性与中华性就是要明确“中国性”绝不是“中华性”的简单版或升级版。“中国性”是现代的,是21世纪的。“中华性”是构成“中国性”的底色和基因,是其本源和本来。中国性与西方性。就是要明确“中国性”和“西方性”本质上同属于现代性。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寻求以实现“现代性”为主题的发展道路。但中国从未真正进入西方现代性话语之中,而是始终尝试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性”。 从上述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反映一定社会存在的特定的范畴、概念所构成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的变化和演进有着“时间轴线”和“多向维度”。 回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鸦片战争以后,不甘屈辱与沉沦的中国仁人志士用探索精神瞭望世界,在懵懂中开启了现代话语体系发展、演变的艰难历程。在洋务运动中,用尝试性的思维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外向型”文化理念;在百日维新变法中,用“中西合璧”的想法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在辛亥革命中,推翻帝制的同时开启了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创新探索中,积极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由此走上了社会主义救中国的新征程。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变革新闻报道语境 创新“游戏化”   下一篇:数字经济背景下出版数字化转型趋势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