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援西入中”的历史纽带
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与19世纪早期在华中文外报知识传播研究
作者:白素 谢庆立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14  点击量:1231次
【摘要】针对学界鲜少关注的近代早期来华西人利用报刊进行知识传播这一议题,从媒介与知识传播的视角,以早期来华西人群体成立的“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为考察对象,探究19世纪早期来华西人如何利用在华中文外报撬动中国传统知识生产与传播格局,分析西学“有用知识”对晚清知识架构的影响。
19世纪早期,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马六甲等地创办了中文报刊,对华传播基督教教义。19世纪30年代,近代中文报刊进入中国后,传教士办报的内容定位却发生了明显转变,从传扬宗教教义转向传播西方近代知识。①这样的变化与远在英国的有用知识的一场启蒙运动有关,传教士把传播有用知识的学会“实用知识传播会”援入中国,以报刊为媒介的有用知识随之在华传播。本文从媒介与知识传播的视角,考察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援入的“新媒介”报刊及其他传播有用知识的中文出版物,探究其对晚清知识传播秩序和知识架构的影响。   一、从“宗教”到“知识”:传教士中文报刊的内容转向   19世纪20年代末,近代报刊引入中国前,英国报刊已达480余种。作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报刊打破“书”垄断的传播格局在英国已有近两百年时间。西方传教士将报刊带进中国,认为报刊传播的“新闻”能在中国社群里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基督教新教传播。最先来华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发现,印刷(书籍和报刊)“是最有可能促成汉语国家和欧洲之间知识交流的工具”[1]。1831年广州出版的英文月刊《广东杂记》②在发刊词中指出,“在所有印刷品中,没有任何一类能如期刊一般被如此广泛阅读。社群里的人们因期刊里刊登的本地讯息而对它兴趣大增,在中国比其他国家更会出现这种现象”[2]。 伦敦(布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文化传播的变革研究   下一篇:仪式构建认同:抗战时期的《黄花岗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