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异托邦”的中国形象: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外
作者:孙祥飞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04  点击量:2189次
【摘要】以西方现代性自我确认和自我批判的两个维度来审视中国形象,中国就难以摆脱“意识形态中国”和“乌托邦中国”二元对立的困境。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强化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主体性,然而日渐壮大的主体性往往使中国的身份由“视而不见的他者”转向“巨大的他者”,招致“强国必霸”的威胁想象。福柯的“另类空间”理论为我们思考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思考视角,以民间力量作为跨文化传播主体构筑起一个超越“意识形态中国”和“乌托邦中国”困境的“异托邦”的中国,而这也将成为中国形象建构的重要文化资本。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国家形象是异域民众以媒介镜像对他国产生的为认知、评价与想象。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是,在全球范围内系统性的经济、文化和认同危机之下,文明互鉴的宏大叙事彰显,但西方的意识形态排他性在逆全球化等思潮抬头的背景下有加剧迹象。以民间力量为主体进行的跨文化传播或将有利于消解西方现代性背景下“意识形态中国”与“乌托邦中国”的二元困境,有利于消除基于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权力话语叙事的排他性问题,为我们构筑一个客观、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以福柯关于“异托邦”的理论论述为参考,结合近年来中国民间力量的跨文化传播实践,一种超越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二元困境的“异托邦”的中国形象或可为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一、意识形态偏见与乌托邦想象的迷思   正确地评价或认识交往的对象是跨文化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是我们构筑国家形象的一个起点。意识形态(也被称之为“敌托邦”)与乌托邦的二元逻辑是解读中国跨文化叙事的常用视角之一。也即是说,西方世界如何表述中国既是一个传播问题,又是一个制度和文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论身份传播与公民表达   下一篇:党媒对外报道中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