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信息可视化在文化考古报道中的精确表达
作者:单莉伟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29  点击量:1369次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文化考古类新闻报道逐步增多,信息可视化也在这类报道中更多地被运用。依据心理学原理与功能体现,人类对可视化的认知速率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文字。信息可视化包括动态可视化和静态可视化,本文所指的信息可视化主要是静态可视化,是指把复杂的、抽象的、推理的、令读者难以理解的文字变得直观易懂,把隐藏在文字中的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传播、沟通、预测以及研究。
信息可视化最初起源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里的绘画,它的出现也仅仅是用于日常的交流。伴随着语言、文字等多样化信息媒介的产生以及纸制信息载体的发明,信息的传达效率呈现出高速与便捷性,以书面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与载体的书籍也成为人类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大约在公元前610年至公元前546年,世界范围内首张全球地图由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绘制呈现而出,该地图所呈现出的文字、图案、色彩等信息表达要素被视为现代信息化设计的雏形。在信息可视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依靠于本体的视觉认知感受与经验,在此阶段,信息可视化的雏形主要以简单的记录式图形呈现。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更迭,信息可视化衍生出了更多的形态,如数据图表、关系流程图、三维地图、内部解构图等,这些视觉表达方式也更多地运用在了文化考古的新闻报道中。   一、增强文化考古类版面新闻信息可视化的准确性表达   新闻信息可视化传播的核心是信息传达的准确性,现代新闻可视化在可信度上存在一些问题,视觉表达不准确,缺少一些细节等。因此,要增强文化考古类新闻信息可视化的准确性表达,就需要对新闻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采访。 以2019年《河南日报》对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的报道为例,它是对二里头遗址文化的全面展现。二里头夏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夏朝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的观念转变   下一篇:主流媒体占领年轻人舆论阵地路径探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