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智媒时代短视频传播的伦理校准:失范与规训
作者:江世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29  点击量:1613次
【摘要】在数字技术与商业营销的双重推动下,智媒时代“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日益失衡,导致短视频传播因算法把关缺陷、传播场域失序及制度监管乏力、把关逻辑功利、伦理责任消解等原因出现诚信缺失、公德失范、侵权乱象丛生等问题。以福柯的规训理论来阐释短视频传播治理逻辑,从加强自律与健全法治两方面来矫正短视频传播伦理偏差,建构短视频核查机制和完善短视频法治,是智媒时代短视频传播的伦理校准路径。
智媒时代,万物皆媒。众多短视频平台在算法推荐、AI人工智能等的助力下实现爆发式走红,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我文化创造与精神释放的最佳渠道。《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但是耀眼的数据下,短视频传播却频频暴露出诚信缺失、公德失范等伦理问题。如何发挥智媒优势,加强短视频传播的规制与管理,实现短视频平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一、智媒时代短视频传播的伦理失范表现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价值理性、责任意识、信息处理、安全防护等,都成为智媒时代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人文理性”与“技术理性”不断博弈,算法的精准性打破了用户信息接收的多样性和平衡性,注意力经济消解了媒体的公共责任,短视频传播的伦理边界日益模糊,导致伦理失范行为频现。 (一)内容真假难辨,短视频平台真实性伦理失范 技术的进步与飞速发展让短视频的制作与传播呈现前所未有的便捷与丰富,但受众一面沉浸在“短视频无处不在”,获取信息便捷的欣喜中,一面则遭受到虚假短视频的侵袭。从初级的拼凑剪辑到专业的剧本摆拍,再到AI技术加持的深度伪造,短视频造假频繁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 短视频平台造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拼凑剪辑。二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全景连接”:我国短视频平台的商   下一篇:形象危机视阈下中国传统武术批评性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