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孔子“礼”的传播思想与互联网文明的建构
作者:刘美忆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7  点击量:2178次
【摘要】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都是围绕“礼”展开的。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追根溯源是“礼”的缺失和秩序、规则意识的缺位。因此,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构建以“礼”为核心的互联网文明迫在眉睫。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中华文化与“礼”骨肉相连、密不可分,“礼”已经深深刻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与基因中,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对“礼”的观念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了解“礼”、认识“礼”、弘扬“礼”,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礼”的起源   “礼”最初并不是指礼制,殷商时期的“礼”是指祭祀神灵、祖先的仪式,在《辞海》等权威工具书中,“礼”的义项大致有祭祀神灵、礼节礼貌、礼仪、道德规范等,而祭祀神灵是“礼”的本义,其余皆为引申义。 “礼”这个字的产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最初,“礼”是甲骨文,后来有了小篆“豊”,意为“举行祭祀时所用的器物”。《礼记·礼运》中对祭祀的礼仪也有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指的是“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1]人们以这种祭祀的仪式求得神灵的庇护,降福消灾,这便是最原始的“礼”。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有“五礼”“六礼”“九礼”之说,如“五礼”就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   二、孔子“礼”的传播思想   中华文化是围绕“礼”的传播而展开的,礼文化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先秦时期《诗经》的传播形态   下一篇:刍议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传播力问题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