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马上订阅 新闻爱好者小程序

从“佩奇”走红看青年流行文化新特征
作者:任蒙蒙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7  点击量:2146次
【摘要】流行文化是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投射,“佩奇文化”借助新媒体赋权的传播力,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从新媒介技术因素、多重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其流行文化新特征三个维度对“佩奇”文化的产生进行考量,发现“社会佩奇”借助短视频、表情包进行标签化传播,解释了“佩奇”因何而火;洞悉了青年群体的矛盾社会心理,将卡通人物作为自己的童真寄托,而又以“社会人”标榜成人化;探索了流行文化新特征,并辩证地看待青年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是在人类的信息传播互动中形成的广泛被某些阶层或某些群体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1]2017年底,在网上兴起了一阵“佩奇”文化。“小猪佩奇身上文,掌声送给社会人”,成为纷纷标榜“社会人”的通行用语,不仅在网络上快速传播,也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的语言交流中。“佩奇”原本是英国动画片《小猪佩奇》里的卡通人物,受众指向0-5岁的学龄前儿童。然而,由于网络空间、商业文化与社会情绪的共振使“佩奇”在青年人群中颇有市场。文化学家多倾向于将文化区分为主流文化与各种类型的亚文化,而现代社会更是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从社会结构的视角来看,亚文化是处于弱势地位群体对强势主流意识形态作出的反应,并随之形成的认识体系和表达方式。“佩奇文化”属于亚文化的一种,“佩奇”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拥有高频度出镜率,另外伴随而生的流行语、表情包也广受青年群体的欢迎,其本身就表现为亚文化的表达方式。在“佩奇”成为现象级文化的过程中,引起了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学术理论界的关注。那么,小猪佩奇究竟是如何走红的?人们的内在社会心理诉求又是什么?小猪佩奇具备青年流行文化的哪些特征?   一、“社会佩奇”标签化传播与在青年群体中的意外走红   《小猪佩奇》是由英国人阿斯特利、贝克、戴维斯共同创作、导演和制作的一部英国学前儿童电视动画片。小猪佩奇在传播
立即购买,享受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 ¥ 3.00
上一篇:“戏精”:短视频狂欢的新身体叙事   下一篇:位置媒体中的隐私分享和保护

打赏

2018人打赏
全部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4期 总第556期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查看详细内容

Yaoyuan_lucky

  • ¥5
  • ¥10
  • ¥15
  • ¥20
  • 其他金额
支付类型: